大道之行:視民望如浮雲

曾蔭權快將離任,這位「視民望如浮雲」的特首,其七年治績的成敗得失,近日成為政圈的談資,對下任梁振英的管治將有所啟示,尤其是問責制的進一步改革、與行政立法關係的改善,更是重大政治議題,廣受關注。

曾蔭權上任之初,民望如日中天,一度高達八成,可惜自○八年五月擴大委任制,增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之後,其民望逆轉,每況愈下,過去兩年下滑速度加快,離任前夕,已跌穿四成關口,被評為「表現差劣」,可以說得上是慘不忍睹。

回望○五年初,董去曾上,巿民對曾蔭權有期望,他的優勢也非常明顯,與董建華形成強烈對比。首先,公務員的支持基礎深厚,畢竟曾蔭權出身自公務員,與來自商界的董建華不同,可以說得上是與公僕同聲同氣。

其次,為官三十八年,歷任多個部門及政策局的要職,曾蔭權熟悉政府體制與運作,處理政務自然得心應手,絕非董建華這位「生手」可以比較。重要的是權力無遠弗屆的政務官集團擁護曾而排斥董,估計曾蔭權雖然離開官場,他一手提拔的政務官派系,將繼續主導公務員體制的運行。

再者,政府財政狀況轉佳,儲備甚豐,為其後曾蔭權施政不斷派糖提供不可或缺的條件,這與董建華主政期間,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泡沫爆破及更嚴峻的沙士危機,香港經濟如插水式下沉,導致財赤嚴重,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