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端午節刺痛昏君

一年一度端午節又來了,鼓樂喧天,龍舟競渡。

此節之由來,最深入民心的說法當然是紀念投江自盡的楚國詩人屈原,然而還有另一說法,紀念的是比屈原早死二百年的伍子胥,而且死得更加慘烈。

伍子胥原是春秋時代的楚國貴族,由於父兄忠言進諫,所以惹來殺身之禍。伍子胥逃亡到吳國避難,得到吳王闔閭重用,奉命攻打楚國。吳軍殺進楚國之後,伍子胥為報昏君枉殺父兄之仇,把當時已經駕崩的楚平王遺體掘出來死死地鞭屍,以洩心頭之恨也。

伍子胥繼續忠心耿耿為吳國服務,可是越王勾踐派出絕色美人西施擔當間諜,吳王夫差墮進亡國危機。伍子胥又是忠言進諫,夫差居然又是糊塗透頂的昏君,一怒之下授劍賜死。伍子胥死前留下遺言:「把我眼珠掛在城門,讓我親眼看見越軍入城屠滅吳國!」

如果我是國家領導人,我會十分討厭該死的端午節,原因是背後的故事太政治不正確了,把朕的心靈狠狠地刺痛。不聽忠言的昏君自取滅亡嘛,不是如今新中國的寫照嗎?異見人士被打壓,維權人士被失蹤,活脫脫就是昏君漠視民憤,從而激發更大的民憤。

無論是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抑或是伍子胥被賜死,端午節紀念的是愛國者得不到回報的悲劇,到頭來,昏君沒有好下場。國家領導人要麼吸取教訓,廣開言路,接納忠言;要麼作出最壞打算,民不畏威,則大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