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燃點新生。伊利沙伯醫院兩名病人昨因腦中風死亡,其中一人是外籍人士。家人盡捐死者器官,合共捐出七個器官,包括肺、兩個肝臟、兩個腎臟及一對眼角膜,延續大愛精神。除眼角膜儲存眼庫,腎、肝及肺昨已分別移植給五名病人。參與移植手術的醫生表示,今年器官捐贈數字不理想,希望更多市民捐出去世親人的器官,令更多病者得以延續生命。
遺愛人間的兩名死者,分別為四十六歲持香港身份證的外籍女病人,及六十五歲男病人。據悉,死者捐出的肺部昨送往瑪麗醫院,移植予一名五十多歲、患慢性肺氣管擴張多年的女病人。女病人需廿四小時使用氧氣筒輔助呼吸,長期臥床,足不出戶,左右兩邊肺持續發炎及纖維化,並有呼吸系統衰竭情況,移植雙肺是唯一治療方法。按其病情,若患感冒或肺炎,恐有生命危險,即使用人工肺,亦只能支撐多兩、三周。她昨早接受手術,傍晚完成,術後轉到深切治療部觀察,因肺部發炎多時,故多疤痕及黏連,移植過程大量出血,現仍未度過危險期。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說,慢性肺氣管擴張源於患肺炎或肺癆後無適當治療,令肺氣管失去彈性而持續擴張,「咳唔到痰出來,更易有肺炎,令肺部組織受破壞,甚至衰竭」。他形容女病人「好好彩」,是自九五年首宗雙肺移植後第十八宗個案。他解釋,合適移植的肺部難求,若捐贈者曾長時間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曾使用呼吸機、插喉三天,肺部易有炎症;年紀大及煙民皆不適合捐肺,故換肺移植每年僅一、兩宗。
兩個肝臟亦送到瑪麗,整隊肝臟移植組醫生昨午三時起進行移植手術,晚上八點才完成,兩名獲換肝的中年男病人正在深切治療部觀察。由於臨時抽調人手同時進行兩宗換肝手術,院方將一宗非緊急手術延期。公立醫院本年迄今進行卅三宗肝臟移植手術,十六宗活肝及十七宗屍肝。
兩個腎臟昨午分別移植到瑪嘉烈及伊院的腎病病人。其中一人為卅多歲男病人,由屯門醫院轉介至瑪嘉烈跟進,接受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治療約三年,但情況不理想,因要上班工作而未能接受俗稱「洗血」的血液透析治療。
香港器官移植學會前會長、伊院內科顧問醫生周嘉歡稱,今年首四個月器官捐贈數字不理想,五月開始稍為好轉,希望下半年好消息繼續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