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配合政府重建工業大廈釋放土地的政策,市區重建局宣布未來一年開展一至兩個工廈重建項目,選取樓齡逾三十年以上、失修兼業權分散及地盤面積約一千平方米的工廈,重建成提供中小型單位的住宅或商業樓宇。市建局預計賠償將較以往工廈補償政策優厚,出現虧蝕風險較高,兩個月內將公布詳情。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昨稱,將以先導形式推行,已在市區逾千幢工業大廈中物色四個候選地點,與政府協商後將選出一、兩個地點。較理想的工廈為樓齡約三十年或以上、日久失修、因業權分散而難以自行重建、空置率較高,以及地盤面積約一千平方米的地皮,太多「劏房」的工廈不適合。
張震遠指,初步按該區土地規劃用途,在住宅及商業用途中各選一個項目,住宅用地將重建成以中小型單位為主、實而不華的住宅項目,商業用地則作寫字樓或酒店用途。會否如候任特首梁振英所建議用作興建單身人士宿舍或公屋,張震遠指仍要與政府協商,市建局樂意配合政府新政策。
他指未能預計發展成本,但承認虧損風險較一般重建項目高,「工廈多數用盡發展地積比率達十二倍,收購成本較高,但住宅地積比率一般較低,加上賠償較優厚,若樓市變動不大,蝕錢機會較大。」
市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透露,重建工廈的補償金額較之前重建西灣河街協成工廠大廈豐厚,自用業主最多可獲市值交吉價及四倍政府特惠津貼。若業主出租作非工業用途又未向政府提交暫准申請,賠償將略為扣減。
市建局去年度錄得營運盈餘廿六億元,較對上一個年度增加四億元,截至今年三月底資產淨值為二百一十八億元,當中一百一十八億元為累積營運盈餘。
1. 自用業主:現行用途的市值交吉價及4倍政府特惠津貼
2. 空置或出租物業的業主:現行用途的市值交吉價及1.5倍政府特惠津貼
3. 租客經營者:2.5倍政府特惠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