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財政儲備屢創新高,但過去多任財政司司長鮮有訂定清晰的儲備水平,曾蔭權領導下的兩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和曾俊華,由相等於十二個月政府開支,悄悄變成「充足」水平,疑似為儲備有增無減「開綠燈」,令香港陷入「官富民窮」的困境。
港府現時坐擁六千億元龐大儲備,歸根究柢是曾蔭權政府「守財奴」本質。翻查資料顯示,特區政府在回歸後接受前港英政府留下的巨額土地基金,令庫房嚴重水浸,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於九八至九九年度預算案突然宣布訂明儲備水平,以大約相等於十八個月政府開支作為指標。
其後亞洲金融風暴殺到,港府出現嚴重財赤,難以維持曾蔭權訂下十八個月儲備水平,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惟有在○二至○三年度預算案,將儲備指標下調為十二個月政府開支。
及至○四至○五年度,港府開始重新錄得盈餘,令儲備再次累積,但此後的財政司司長再未有儲備水平指標,其中唐英年在○七至○八年度預算案,稱社會對儲備水平「不同人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毋須不斷增加,只需保持在一個適當水平。及至二○一○年,當問及財政儲備何謂充足時,曾俊華更揚言「愈多愈好」,以增加香港抗禦外圍衝擊能力,自此港府財政儲備屢創新高,惟輕言「還富於民」。雖然政界不時有聲音要求以部分儲備紓解民困,但都被政府以儲備用以積穀防饑及穩定港元為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