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不運動 老大易退化

相信不少人明白做運動有益身心道理,但卻愛把「怕累」、「無時間」等藉口推諉。有體育學者指出,現今青少年把時間花於打機或學習上,往往忽略運動重要性,導致不少慢性疾病有年輕化趨勢,警示三四十年後他們將為社會醫療帶來沉重負擔。他建議青少年應自小培養運動興趣,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時間充裕的退休人士更不妨每日運動,有效預防慢性病及減慢體能退化速度。

現今社會物質充裕,但對青少年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主任鍾伯光昨出席在一體適能論壇,他說:「上一代無咁多交通工具,逼住要行路,而且玩嘅遊戲亦比較體力化!」因此身體機能打好基礎,慢性疾病病發期亦延後。相比起現今青少年終日閉門打機,對運動熱誠及興趣已大不如前,變相會容易積聚脂肪,加上不良飲食習慣,六十五歲前便可能患上不同的慢性疾病:「近年糖尿病最年輕患者只得四十歲!」無論對照顧者或政府醫療開支均會成為沉重負擔。

長者平衡力下降

他補充,隨着年齡增長,一般人三十歲後身體機能會開始退化,而做運動正正有效減慢其退化速度。以肌力為例,一般人三十歲後肌力每年會下降百分之一,到達八十歲更會下降五成,惟恒常運動的人士肌力只下降約兩成。他建議年輕人應培養做運動興趣,並堅持每周至少運動三至五天,每次維持最少三十分鐘,達致抗衰老功效,同時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同時鍾伯光亦鼓勵長者在教練指導下,進行合適重量的負重運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他又指,隨着身體退化,長者平衡力下降,須避免「金雞獨立」等危險動作,以避跌倒。

中大體育部高級導師梁鳳蓮引述○八年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進行一項調查,在受訪的五千名市民中,竟有逾半受訪者運動量未達標。她指出,該調查恰好反映大學生欠缺運動的現象,大學生為了做兼職、趕交論文幾乎佔盡他們生活大部分時間,導致參與體力活動的動機亦較低。她鼓勵大學生做好時間管理,抽空做運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