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教材分享 一舉兩得

課程教材分享,不但有機會令教科書的成本下降,而且可以令課程內容更多樣化,有助針對學生水平的差異,一舉兩得。

要令教科書減價,必須加強競爭。根據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教科書出版商逐年減少,原因有很多。據一些教科書出版商解釋,是因為教改令科目增加,兼且開發新課程的成本甚為高昂,加上最後當局不一定收貨,結果淘汰了不少較小規模的書商,久而久之,就只餘下幾間較大的出版商,情況近乎壟斷!

如果當局想引入競爭,便應加以利用現成的學校教材。事實上,一些學校的老師早已針對某些科目自行編印教材,例如以前部分個人與社會科目,許多學校都有自編教材,在某些學校,甚至會用內地學校的中國語文教材。

對於即將推出的德育與國民教育科,相信不少學校會自編教材。若當局協助建立一個教材交流的電子平台,便可以讓老師自行挑選。另一方面,因為這是集思廣益的集體創作,不必再附加課程開發成本,就算須要付上一些版權費用,數目也不會很大,而這些課程能夠作為先頭試驗項目,如果成功,更可推而廣之。

而對於提供教材的學校,此舉可讓其財政收入稍增,更重要是能藉此建立地位,皆因只要教材質量好,其他學校樂意採用,便可名利雙收。此外,這些教材來源廣泛,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助解決學生差異的教學難題。可見引入更多教材內容,比去搞不知成效的電子書,對壓抑書價、幫助家長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