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四」前超過一周,相關圖片、視訊、討論成了社交網壓倒性的主題。只要上載與慘案或紀念活動有關圖片,大部分反應熱烈,獲一百幾十名網友以「大拇指」認同至為普遍。同期,上載有關曾蔭權貪飲貪食、貪「總統套房」住宿、接受富豪款待、涉嫌收受利益等醜行的新聞及評論,反應卻遠不及「六四」熱烈。
為甚麼二十三年前、遠在北京發生的事,竟然比近在眼前的全港最高官僚行為不當、涉嫌貪污,更觸動人心?
最直截了當的答案是:港人對曾蔭權已經死心,而且,明智者大部分認為,在他任期完結之前根本不可能作出實質懲罰;對繼續進行的廉政公署調查,由於見慣「官官相衞」,更傾向相信「無形之手」可能介入,故亦不存厚望。正所謂「講多都嘥氣」,所以網友熱切程度,遠遠不及企圖藉曾蔭權醜行擺姿態、扮「正義」、揩油水的各黨各派政客。
網友對「六四」項目反應熱烈,自發程度極高,幾可肯定,並非「職業網上煽動者」人工炮製;不少項目的發動者和回應者,是我在現實世界認識、來自不同背景、各行各業的人士。例如,母校中學五年級同學在班房壁報板上,用四張A4紙,每張一字列印「毋忘六四」幾個字作為背景,拍下他們上課的簡單、業餘水平照片,上載社交網,旋即獲廣泛轉貼及數之不盡認同「大拇指」。
此現象既可悲亦可喜:悲者,經歷二十三年,慘案傷口流血未止,亡者冤情尚待昭雪,老百姓心結未解;喜者,老百姓對尋求公義仍然執着,對從根本愈合民族創傷並未死心。互聯網是青年人媒介,對「六四」寄掛,不再是白髮蒼蒼年長人士的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