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電視新聞報道出版界大潑教育局冷水,認為就算教育局撥款千萬元,要三年內有電子版教科書面世,幾乎是不可能。
本欄之前已經分析過,電子書是刺激競爭、拉低書價的正確手段。建議者把教科書內容和印刷混為一談,電子書只是取代傳統書籍印刷那一個工序,但內容卻無法無中生有。
同一本書,課文內容的版權是在出版商之手,他們不會無條件、無代價地讓學生下載。如果出版商不介意版權的問題,那學生大可以用翻版書或影印本,肯定便宜很多,不必想到去用電子書。
就算書商自己出版電子書,也不是無本生意。許多人誤會電子書就是普通書的PDF版,那根本是大錯特錯。書商不能把內容用PDF版來表達,必須重新排版;如果要有互動,就更加要耗費大量資源。因此,出版電子書在經濟上不是買一開二,而是同一個用途、多一個款式以供選擇。假如市場的規模不變,但又要做多一樣產品以供消費者選擇,而且是兩者挑一,互相取代,那價格又怎會便宜?
要計數,就不能不計算那部平板電腦。如果用一般電子書,那就較為便宜,一千元左右有交易;用到平板電腦,那就要三、四千元,一部平板電腦就是兩年書價。誰來埋單,固然頭痛,更頭痛的是老師。印刷書就是書,學生不看書就望天望地,老師一望而知;但面前擺了一台平板電腦,你怎知學生是在看書?看電影可以,看漫畫也可以,上堂時可以去了社交網站,又或者玩遊戲打機,這個課堂,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