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幸福香港?

中國復興,香港應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香港的出發點應是民族主義,香港人是中國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沒有這樣的認同,香港不會也沒法參與中國的復興。拿着外國護照,言必稱英美的普世價值者,不可能期望他們會關心中國的復興、會有所承擔。

但是,香港也不能執着或停留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民族主義。那時的民族主義只知國家民族,不知人民。在列強侵略瓜分之際,小我需服從大我,以保存小我。

可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所處的世界已經不同,中國的主權和國土不受嚴重的威脅,國際沒有世界性的大戰,連全球最強大霸權國家的美國,經濟也得依賴中國,只是從政治文化上欺壓中國。中國不是沒有危機,但外敵危機並不嚴峻,內部政經、社會文化的危機還有時間去改善。

危機不迫在眼前,中國的民族主義不是生死之戰,民族與國家的發展有許多選擇,多元思考可構成一個更為複雜的大我。中國發展最大的挑戰便變成社會文化與生態文明。

當全國各地都要建設幸福社會,香港要示範的不是我們怎樣為錢破壞文化傳統、社會關係等,且在破壞當中更把錢集中於少數人之手,而應該是檢討制度政策,好的加強,壞的改善。幸福社會要求社會和諧、重視文化,更重要的是各方發展都以大多數人為本。不盲從外來的意識形態、傳統封建,本身便需創新才可給全國示範。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