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資料顯示,手足口病持續在本港肆虐,今年首四個月錄得的爆發數目,是五年來第二高。家長宜讓子女做足預防措施,若發現疑似徵狀,應及早求醫,暫停上學和去會所等公共場所,避免成為新一個「播毒源頭」。
手足口病正式名稱是「手足口綜合症」,屬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由各類腸道病毒所引起,常見包括EV71型腸病毒及甲型柯薩奇病毒等。原則上,此症在四季皆有感染機會,但臨床上又以夏、秋兩季個案較多,年幼兒童發病率佔整體個案約九成。
兒童若接觸受感染者的體液及排泄物,或受病毒污染的器具,便可能被病毒入侵。此症潛伏期約3至7天,初期病徵包括發燒、喉嚨痛及出現潰瘍等,其後四肢等部位的皮膚,可能會出現水泡或紅疹,若他人接觸飛沫、水泡內的分泌或排泄物,同樣有機會受感染。約一星期後,水泡及紅疹會陸續消退,但病毒可能已在數天內傳播他人。
此症雖無針對性治療藥物,但家長需及早讓子女接受醫生診斷及檢查,讓醫生安排一系列防止傳播措施,同時為病童提供一些紓緩性幫助,如處方退燒藥及止痛藥等。家長給予孩子足夠水分尤其重要,以免出現脫水及高熱痙攣,亦要留意有沒有腦炎及心臟病等併發症,留心有否神志不清、心律不正及全身抽搐。同時,須向子女灌輸良好衞生意識,亦要停課,減低感染及傳播機會。
香港兒科醫學會副會長
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
學會網站︰www.medicine.org.hk/hk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