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民意取向影響決策

行政會議通過決議,支持下屆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所需文件,就新政府的架構重組進行審議,爭取六月中完成各項必須的程序,趕及七月一日全面啟動政府運作,看來球已交予立法會。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周三召開首次會議,討論最新定位為「三司(包括兩位副司長)十四局」的行政架構。從政治態勢而言,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將再次對壘,前者支持的取態明顯,後者則持反對態度,質疑重組方案的合理性及其迫切性。

泛民的激進派早前揚言以拉布手法,衝擊立法會的議程,令新政府架構的審議難以如期完成,兩陣對峙,倘若政治氣氛火爆,會增加審議過程的不確定性,殆無疑問。

有趣的是,市民求變心切,期望新政府能有所作為,在促進經濟發展,切實改善民生方面,能有效兌現承諾。市民不願意看到新政府的開局受到不必要的窒礙,相信泛民主派在立法會的審議過程中,要提出有力的理據,為何新的政府架構不可行。

問責制自○二年啟動之後,十年以來,正反經驗未經探討,成效如何,市民有相當的負面觀感,可惜曾蔭權政府任內,拒絕作出全面檢討,而○八年增設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又成效不彰,更成為問責制的敗筆,導致新政府推行架構重組,面對的阻力不小。建制派與泛民主派打民意牌,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對立法會的決定將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