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合作調查的空氣質素比較,二○一一年比二○○六年有所改善,但其中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升幅達百分之二十一,表面看來,情況屬有改善。可是,若我們仔細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在香港內的位置,三個分別位於荃灣、東涌和塔門,並沒有包括市中心。荃灣還可算是市區,東涌屬邊遠新市鎮,塔門明顯是遠郊的地區。
以上三個地區空氣質素有所改善,未必可反映市區的情況。臭氧濃度惡化卻可能在市區內更為嚴重,臭氧產生的物質成分來自發電廠和汽車,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香港市區汽車污染嚴重,屏風樓一類的高樓把污染物困鎖在街道上,加上香港高樓多用玻璃幕牆,光污染亦嚴重。臭氧濃度在汽車少的東涌、塔門還上升,當然是從市區飄浮過去。市區內的臭氧濃度不可能不比這些地區更高。香港空氣污染的情況可能實際沒多少改善。
特區政府的官員表示,臭氧問題難以短期內解決。實際上按現時政府的做法不改,長時間亦同樣沒法解決。關鍵是我們看不到政府有甚麼政策措施提出來解決問題。
一是為何政府不禁汽車的使用範圍,不盡快強迫汽車採取低排放標準。問題是政府有否決心,敢不敢與既得利益者抗衡鬥爭。二是為何政府不收購過海隧道,調整三條隧道的流量,從而減少由紅隧塞車帶來的嚴重空氣污染?三是為何不從地產商監管干預入手?事在人為,不做事當然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