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可造成半身不遂及癱瘓,若把握中風後「黃金六星期」進行復康治療,可提升復原機會,惟公立醫院患者一般只留院二至四星期,或影響治療成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九年起獲香港賽馬會「流金頌」計劃資助,推行為期三年的「恩悅中風復康計劃」,為出院中風患者提供一站式復康服務,已有近百人參加,活動及認知能力均有改善,近八成患者可離開院舍並在家護理。
九龍醫院康復科部門主管馮佩雯指,復康治療最好在腦血管水腫消減後便開始,包括反覆活動四肢,刺激神經細胞生長,一般認為中風後首六周為「黃金期」。她指公院會為中風患者安排物理治療、機械臂或機械腳等訓練,但服務供不應求下,病人中風後通常只留醫二至四星期,之後定期到醫院鍛煉,這對行動不便患者有一定的困難。
聖公會福利協會獲資助三百七十五萬元推行中風復康計劃,該會助理總幹事岑家雄指,該會兩間院舍專為五十歲以上、中風不超過一年的病人提供復康治療,患者會接受每星期六天、每天近兩小時密集式療程,至今有九十三人參加,每人平均進行一百一十八天療程,近八成患者完成療程後可在家休養,毋須長期住院舍。他指計劃自負盈虧故需收費,若只參加復康療程每月約一萬三千元,若同時住院舍每月約三萬元至四萬八千元。
「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指,早前分析了四十八名「恩悅」參加者,並與九十七名使用公院復康服務的患者作對照,結果發現兩者在提升認知能力及活動能力、減P:輕抑鬱及提升自尊等的效果相若。
曾獲金馬獎及金像獎殊榮、電影《警察故事》的剪接師張耀宗去年九月中風致半身不遂,一個月後參加「恩悅」服務,現已可靠拐杖步行,他坦言從未想過可重新步行,感激「恩悅」人員的鼓勵及照顧。曾添林醫生前年中風,住院時進行一個多月復康治療仍無起色,需借助起重吊帶才可起身,再接受「恩悅」的跑步機及雙槓等重新學行,三個半月後已可自行用扶手電梯,現已恢復步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