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粵年袋35億 港人飲污水

東江水污染問題愈趨嚴重,儘管中央近年在東江源頭附近鄉鎮力推「禁採礦」、「停種橙」及「多植樹」等保水防污措施,但最基本的家居垃圾問題卻仍未解決。東方報業集團記者直擊東江源頭發現垃圾問題嚴重,河流沿岸經常堆積大量塑膠袋、化肥包裝袋等垃圾。當地官員直認財政緊絀下,實在無力處理上游垃圾問題。有環保團體狠批廣東省政府每年淨袋港府購買東江水逾35億,卻不願撥出分毫鼓勵東江上游地區的鄉鎮改善水質,令東江水污染問題持續惡化,變相加重港府淨化食水成本。

江西省尋烏縣三標鄉乃東江源頭,該縣擁有一百五十公里長的東江流域,相當於四分之一條東江河。水源主要供應香港、深圳、惠州、廣州等下游發達城市,既是粵港重要的飲用水源,也是重點水質保護區。東方報業集團記者趁着復活節假期,跟隨環保團體香港「地球之友」親赴三標鄉東江源村考察,村內現時住有約廿戶居民,村民普遍年過四十歲,他們主要靠種植水稻、橘橙維生。記者發現村民不時隨手將垃圾棄置山坡,令岸邊存積大量垃圾,包括塑膠袋、洗衣粉及化學肥料包裝袋等。

焚燒爐停運作 垃圾亂棄

奇怪的是村裏雖設有焚燒爐和垃圾處理中心,但連日來均不見工作人員工作,垃圾處理中心積存的垃圾亦已存放多時。住在東江源村逾廿年的謝太(四十五歲)透露,縣政府三年前在村頭興建焚燒爐,聘請專人統一收集垃圾燒毀,但一年前突然無故停止營運,「村民最少要步行十五分鐘才到垃圾站,自從無人收集垃圾,村民都將垃圾丟到山坡。」據悉,縣政府財力緊絀才是焚燒爐停運的原因。

但據尋烏縣政府官方網站顯示,尋烏縣發展潛力相當雄厚,該縣因坐擁全球最大的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區,而被稱為「稀土王國」;每年生產超過六十萬噸蜜桔和臍橙,出口予東南亞和港澳等地區,成為江西省名牌產品而有「中國蜜桔之鄉」、「中國臍橙之鄉」等美譽,極為有潛力打造成「另一個廣東省」。

限挖稀土 財困無力減污

尋烏縣副縣長肖蘭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由於挖掘稀土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破壞和污染,農民過量使用化肥種植橙樹會污染東江,故中央近年陸續限制有關項目發展,令縣內經濟收入大幅減少,「目前尋烏縣居住人口接近卅萬,人均年收入少於二千三百元人民幣,收入水平低於國家貧窮線,屬於國家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不少農民二代為改善生計,都往東莞、廣東等下游區打工。」

肖蘭承認河流滿布垃圾是當地政府最頭痛的問題,縣政府近年已投入大量資金開設垃圾中轉站,安排清潔工每日定點收集和清理住戶門口和道路垃圾,惟因財政收入有限、貧窮問題嚴重,即使將成本轉嫁居民,每戶每月收取五至十元處理費,但資金僅足夠保養和更換工具,縣政府仍須補貼大量金錢,令垃圾處理問題難以推展。「目前真的沒有更好的方法去改善河流垃圾,只能單靠教育村民。」

中央近年落實了《生態補償機制》,規定下游受益區每年補貼金額予上游地區,鼓勵上游地區保護河流水質,浙江省、安徽省都被納入試點。據悉,江西省政府每年都有向廣東省政府提出擴大試點的要求,但多年來都無確實回應,對方反而提出「尋烏縣水質須達標,方可取得補貼」的無理要求。

協助經濟轉型 改善水質

香港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一直關注東江源頭水質問題,該會董事吳方笑薇透露,尋烏縣為保護東江水犧牲大量經濟發展,但香港每年花費逾卅億元向廣東省政府買水,卻分毫無回饋上游地區。她擬去信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盼她代向中央轉達擴大試點至江西省的訊息,又促請港府成立生態信託基金,將部分買水錢補貼東江上游地區,協助上游居民經濟轉型,長遠改善東江水污染問題。

文:趙婉嫻 圖:袁志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