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怎樣才算是「黐脷筋」呢?所謂的「脷筋」,指舌頭底部的軟組織,軟組織若屬過短,會令寶寶的舌頭活動能力受限制不能將舌頭伸出,若嘗試伸出,舌頭中間會凹陷,可能會影響日後的咬字、語言流暢度。
若懷疑寶寶出生後有「黐脷筋」,未必一定急於做手術,因為到一至二歲後,情況可能有改善。不過,若醫生建議幼童接受剪脷筋手術,則手術多數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由醫生以開刀將過短的脷筋切斷,令舌頭伸出能力增加。
臨床上,小朋友多數會在年紀小接受手術,主要因為這年齡的兒童,脷筋相對較薄、手術後出血問題相對較輕微,康復時間亦會較短。
手術時,醫生會以止血鉗將舌尖牽拉,再將脷筋剪斷,直至舌頭能伸出、抬起。手術已沿用多年,安全性及效果亦有保障,至於「黐脷筋」問題較嚴重的兒童,如脷筋較厚或短的個案,可能需要縫線。
相對來說,年齡較大的兒童亦可接受手術,但許多時候他們已習慣「黐脷筋」的發音方式,較難短期內糾正,因此手術後亦需配合一系列的語音訓練,逐步學習正確的咬字及發音技巧。
香港兒科醫學會主席小兒外科專科醫生廖鑑榮
學會網站︰www.medicine.org.hk/hk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