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經常說香港有深層次矛盾,這些矛盾已經存在社會結構之內,在政治選舉中表達出來,就是政治上的對抗。
反對派和建制派最大的矛盾,是在於對北京的態度,建制派基本上是認同北京的權威以及執政的體制(但其實在今次特首選舉中,北京這個權威有多大,都要重新估計),但泛民就質疑甚至挑戰這個體制、這個權威。愛國與反共,是長期困擾香港政治發展的一個矛盾,這個矛盾不解決,建制和泛民的大和解將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真的要做,一步也走不來。
到今次建制派的分裂,最主要是在既得利益與非既得利益之分別,而表現最尖銳的就是在房地產市場、醫療市場以及產業政策方面。唐英年是代表了既得利益的延續,而梁振英則是代表了現時政策路線的修正,所以對唐英年打擊最大的不是其緋聞,而是他公開發表言論,警告青年人會車毀人亡和質疑市民為何做不了李嘉誠第二,唐英年這一番言論,確定了他是現時曾蔭權政策的延續,因而大失民心。
香港各派系的政治對立,政治制度的設計固然有以致之,例如選舉集中在立法會,選舉方法又以比例代表制為主,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包括反共和貧富不均,現有政策偏向大財團等,都令到香港嚴重分裂。所以要大和解,就要針對這些制度上的問題以及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就算只是彌縫建制派的分裂,也不能只靠大和解這口號,而要社會接受一套新的遊戲規則去分配財富,若是各執一詞甚至各走極端,大和解仍然只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