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內地的大商場,反映香港與內地稅制價格的差別,也顯示出香港商業發展的吸引力。單純作商場,只是收租和賺取商品的轉手服務費用,附加值有限,也會浪費龐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的蘊藏價值。
單從商品來看,香港可以從全球採購,供應內地來客,甚或當上批發。然而,也可以進一步把進口商品轉變為香港設計,在內地或周邊地區生產的商品,賺取更大的附加值。
更重要的是,香港處於內地與海外市場及生產地之間,有足夠的市場訊息,本地資金也不成問題。應可以就內地旅客的龐大需求中,發掘出香港設計、香港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出來,即使迎合小眾市場的設計,放在幾千萬內地來港旅客中,便已不少。
香港品牌需要的是香港與眾不同的設計與生產,擺脫過往加工貿易的形式,香港掌握整個生產和價值鏈過程,借助香港的品味,對海外經驗的掌握和對內地需求的了解,從小眾市場開始,避免歐美大品牌和內地過低價競爭的夾攻,開拓出香港獨特的市場據點。
這可以是香港再工業化的道路,也可克服僅僅作為商場轉售的限制。
特區政府可以做的,除了鼓勵小本經營的生產性創業,還可以提供低廉租金的銷售場地,利用政府在市區擁有的工廈,推行類似首爾東大門市場起家時的租金優惠或補貼政策。二是提供小額的創業資助,例如三、五十萬元免息貸款或貸款換股權等方法。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