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和平協議之退縮

馬英九在選舉時曾表示,勝選後將促使兩岸簽訂和平協議,選後即說他沒有連任壓力,只有歷史評價的問題,讓人對他的兩岸關係發展充滿了期待。

國民黨的智庫揣摩上意,趕忙提出台灣未來發展願景的報告,包括簽兩岸和平協議,但沒有得到馬英九的附和。馬英九強調有關和平協議已經把條件說得很清楚,一定要在「國家需要、民眾支持、國會監督」下,其中民意支持就要透過公投凝聚共識。馬英九對和平協議的層層設防,使得簽和平協議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馬英九對智庫提出簽和平協議,定會深覺「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至於馬的歷史定位想的是甚麼,則是「不能說的秘密」。

馬英九認為兩岸簽署了十六項協議,就是廣泛的和平協議,其實這些協議包括ECFA都是經濟議題,而和平協議是政治議題,兩者或有延伸,但絕對是不同屬性的協議,且不能有排他性,台灣在經濟議題上受惠,不可能不進一步觸及政治議題。馬英九在獲利後回絕了政治議題,北京當今如何看待?豈不認為馬英九賴皮,將經濟協議當政治議題來搪塞民眾的期盼。

馬英九所謂的兩岸和平關係制度化,又稱不是和平協議,但沒有政治談判如何達致兩岸和平關係制度化,只有經濟繼續向前而迴避政治可行嗎?尤其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最近於美國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大陸應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及兩岸關係的現實」,北京扶馬連任一程路,現馬反逼大陸承認中華民國,讓北京點滴在心頭。和平議題看似馬的競選策略,收放自如,但台灣不可能永遠只要而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