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用藥需通過臨床準則 團體促放寬門檻政府增撥二億三千萬元予醫院管理局擴大藥物名冊,加入三種新專用藥物及擴大五十種藥物的用途,包括治療結腸癌、膀胱癌及多發性硬化症等自費藥,病人通過臨床使用準則,便可以每次十元藥費使用每年藥費高達八萬元的貴價藥,料受惠病人有二萬三千人。但病人組織指,要通過臨床使用準則亦不容易,例如多發性硬化症病人要能步行一百步才獲處方干擾素,要求當局放寬處方門檻。
醫管局下年度獲政府額外增撥二億三千萬元,其中三種新增專用藥物包括「安全網」撒瑪利亞基金內治結直腸癌藥「奧沙利鉑」及多發性硬化症「干擾素」;治療胰腺癌及膀胱癌的藥物「吉西他濱」,由自費藥物轉為專用藥物,合共涉及三千七百萬元,受惠病人約六百名。
在名冊內藥物,通用藥物佔最多,病人使用此類藥物毋須經過任何審查,只需付基本藥價每次十元。另一類為專用藥物,病人毋須通過經濟審查,但要經醫生診斷,確定符合臨床使用準則,病人才可以基本藥價十元獲處方。
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干擾素,藥費昂貴,過往由撒瑪利亞基金資助,但病人需通過經濟審查。在新名冊下,干擾素轉為專用藥物。七年前患上多發性硬化症的甄俊傑表示,干擾素每月藥費達八千元,對病人經濟負擔相當重,但即使該藥轉為專用藥,醫生仍要求病人可行走一百步才處方,以其病情,根本無法做到,他感到十分失望。
香港肌健協會高級組織幹事蘇美英指出,干擾素雖納入名冊內,但患者仍要通過臨床使用準則,受惠人數依舊有限,期望當局可以放寬處方門檻,以檢視患者手部、視覺或聽覺能力等,決定是否處方有關藥物。
此外,醫管局擴大九類共五十種藥物的治療用途及用藥條件,包括生長激素、心血管藥、麻醉及鎮靜藥、治腸胃病的質子抑制劑等。
該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以血液疾病為例,以往血友病患者凝血素有問題,出現病徵才獲凝血因子治療,例如關節出血,現在放寬用藥條件之後,患者確診後已經可以獲處方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避免關節提早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