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重建瑪麗廣華

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瑪麗醫院與廣華醫院的重建,這絕對是好事,遲來總比不來的好,但為甚麼這麼遲來呢?

特區政府的醫療政策被人詬病之處在於否定殖民地政策。殖民地時代,不管英國政府政治目的如何,香港建立了差不多全球最好的公營醫療體系,花錢少,效率高。可是,回歸以來,梁錦松、曾蔭權以至其他當權者一直鼓吹抑減公營醫療體系,表面藉口是財力不足,其實經常財政盈餘,政府還可大手筆拿五百億元來促成醫療保險,個別官員甚至明言要把公營醫療體系的需求趕往私營機構,讓私營機構賺錢。正是這種商家佬的心態或政治意識形態,使公營醫療體系在回歸之後資源短缺,千瘡百孔出現問題。

像瑪麗與廣華醫院屬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支柱,老化嚴重,重建無期。除了近期報章開始提及,這麼多年政府官員,包括主管醫療衞生和醫管局領導,都沒有當作一回事。年年老化加深,可能政府便是等着它們倒閉,以成就官員破壞公營醫療體系的大任。

今次財政預算提及的只是承諾撥款,何時才可開始重建,我們全無頭緒。一些報章報道這個消息時,提出了瑪麗醫院內有歷史建築,會妨礙重建工程這種似是而非的理由,看來政府是迫於輿論不得不提出重建,同時卻拿出理由說重建需時,以延誤工程。

曾蔭權七年前上任沒提重建,今年提出,卻要至少十年才建成,期間因醫療資源不足而枉死的亡魂,能否找他索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