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渠工程「鋪啲唔鋪啲」兼「甩甩漏漏」,渠務署被指規劃失當!為改善水質污染及公眾衞生,渠務署於○八年開展「梅窩鄉村污水收集系統第一期工程」,為梅窩各村鋪設公共污水喉管及終端沙井,並連接至下游現有污水主幹渠,惟工程完成後竟有二十七間村屋未有鋪設喉管,令村民怨聲載道。區議員直斥渠務署施工前未有周詳計劃,不但浪費公帑亦令居民備受滋擾,要求從速改善餘下工程前期工作。
南大嶼山梅窩污水現時主要依靠村屋的私人污水設施,如化糞池等處理,當局開展的「梅窩鄉村污水收集系統第一期工程」便為改善現有環境而進行。不過,當第一期工程竣工後,村民即發現甩漏處處。
梅窩鄉事委員會副主席及白銀鄉村原居民代表黃文漢指出,該村共有九十二間村屋,但有廿七間至今仍未進行工程,「有成三成村屋仲未做工程,承辦商就已經走咗,擺明係貨不對辦,渠務署有咩理由收貨?」黃曾就工程甩漏多次向渠務署查詢,惜一直不得要領。
另一居民冼先生亦稱,工程使用的渠蓋屬單層密封式設計,不能有效阻隔氣味,較住戶原有的沙井雙層封密式設計更差,「污水渠好近民居,呢款渠蓋有罅,夏天就會好大陣味!」冼又指承辦商於工程期間,曾將挖掘的泥土堆放民居旁,加上未有使用圍欄,不但破壞民居,更曾令居民因而跌倒受傷,不滿渠務署未有承擔責任。
渠務署發言人承認,施工期間,經實地挖掘開坑道詳細勘察後發現,村屋之間的狹窄小巷地底存在不少未經記錄之地下公共設施,以及有個別村屋的地基結構,有礙敷設污水支渠,必須因應實際地底環境修改污水渠走線圖則。至於尚餘廿七間污水喉管的搭建安排,渠務署至今仍未有可行的解決方案。至於其他有關承辦商施工的投訴,發言人承諾將派員監管承建商施工質素,一旦接獲投訴會即時跟進。
「依家做第一期工程已經搞到咁亂,之後做第二期會點?」當區區議員黃福根指出,第一期工程只有九十二間村屋,已因地底設施及收地問題令數以十計村屋未能進行工程,反映渠務署的規劃及前期工作均出現問題。黃指第二期工程涉資逾億元,認為渠務署應吸取經驗,以免重蹈覆轍,同時亦應加設記分制度,以提高承辦商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