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馬英九無歷史功業可建

馬英九今次「總統」大選獲勝後,對一班支持者說,今後四年執政他要為自己爭取「歷史名聲」,要青史留名;過去四年執政則是為了爭取連任;爭取「歷史名聲」比爭取連任難度大很多,他希望支持者幫他一起完成這個歷史任務。

一個從政之人要爭取「歷史名聲」,要「青史留名」不是一般功業可實現,必須是對歷史真正有影響甚至改變了社會發展軌迹的功業才能實現。台灣社會到了今天,怎樣做才能爭取「歷史名聲」、「青史留名」呢?把經濟搞得再好一些?老百姓更安居樂業一些?把台灣民主制度再完善一些?再成熟一些?這些都不足以令一個台灣從政者爭取「歷史名聲」、「青史留名」,這些都是「普通料」,馬英九即便做到,也不足以爭取「歷史名聲」,至多是一個「好總統」。

那麼做到甚麼才能爭取「歷史名聲」、「青史留名」呢?對台灣而言,無非是在「統」、「獨」兩大方面有所建樹。像馬英九現在搞的「不統、不獨、不武」,都不是「功業」之舉。然而,以台灣社會目前所處的環境,以海峽兩岸的大形勢、國際社會的大格局,台灣任何一個執政者都不可能在「統」、「獨」方面有所作為,都只能守住現狀,苟且偷安。

老蔣、小蔣時代,是想以「反攻大陸」、「北定中原」、「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成就一番歷史功業的,可惜事如春夢,早已了無痕迹。不過,小蔣晚年開放黨禁、報禁,推行民主政治,算是在台灣民主化問題上建功立業,爭取到了「青史留名」。

小蔣之後李登輝也有兩個「歷史名聲」,一是台灣在他手裏完成了民主化,他是首個「民選總統」;二是他開啟了「台獨之路」,用「兩國論」定位兩岸關係。民進黨的陳水扁也有兩個歷史名聲,一是他當選總統,首次實現了台灣政黨輪替;二是他搞「法理台獨」慘敗,「兩國論」根本行不通。上述種種,統獨之路皆堵,馬哥還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