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中國進口石油危機

新年開始,中國外交實際上是圍繞石油進行。第一,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於一月十日訪華,美國官員不諱言,此行目的之一就是說服中國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第二,緊接着,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沙特、阿聯酋、卡塔爾三國進行正式訪問,顯然北京在伊朗制裁風險日漸增大之際出訪,首要目標當然是要確保中國能源供應。

數據表明,伊朗以及溫家寶訪問的中東三國,是中國的「能源之泉」,一旦出問題,不只經濟發展,中國整個社會生活都要停頓。二○一○年,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進口國,佔其出口的百分之二十,其次為日本、印度、意大利和南韓。伊朗是中國第三大石油原油進口來源國,佔中國進口石油原油百分之二十五,第一是沙特,佔百分之四十五,第二則是安哥拉,佔百分之二十八。另外,卡塔爾則在最近成為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二○一一年頭十一個月,中國從沙特、阿聯酋、卡塔爾三個中東國家的原油進口量,共計達每日一百一十五萬桶。

美國因伊核問題宣布制裁伊朗之後,正積極在全世界游說以尋求更多支持。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和南韓正努力開闢其他原油供應管道,以回應美國政府所施加的壓力。幾乎在蓋特納抵京的同一時間,中國已表明同伊朗保持着正常、公開、透明的能源和經貿合作,這與伊核問題沒有關係,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但美國即制裁中國與進口伊朗石油有關的珠海振戎公司。

顯然,北京不可能即時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但是也不能不準備後着。

柳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