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文字:必須糾正身份認同的積非成是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是香港歷史的轉折點,但有人仍執着於殖民地時期的價值觀,不肯與時俱進,身份認同就是眼前例子。不久前,鍾庭耀的民調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和對立,讓港人在兩者之間選一個,而以選「香港人」較多來引申出「認同中國人身份降至新低」結論,這完全不合邏輯!

一般來說,人們用「香港人」、「台灣人」、「廣東人」、「上海人」等稱呼,都是指地域或籍貫的意義,與認同中國人並不矛盾。鍾庭耀的民調從政治上把「香港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認同此即不認同彼,議題設置不僅不科學,結論也引喻失義,有意無意將香港視為獨立政治實體。

常言道:「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把「台灣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是「台獨」勢力的一貫伎倆。例如陳水扁竭力鼓吹台灣「本土意識」,激化省籍族群矛盾,想方設法將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引向「台獨」。陳水扁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只承認自己是台灣人,他刻意把台灣人民分成「本省人」和「外省人」、「愛台」和「賣台」。選舉中,他常常高喊「台灣人選台灣人」的口號,把選舉搞成「本土對抗非本土」、「賣台與愛台」的對決。目前,在台灣總統選舉中,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就大肆強調:「我是台灣人,我是蔡英文。」對此台灣有媒體揭露,「蔡英文未說出『我是台獨,我是蔡英文』的潛台詞」,「如果蔡英文不是有操作台獨的幻覺,何必回頭玩弄『我是台灣人』的台獨老調」?

鄧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指出:「一九九七年以後,台灣在香港的機構仍然可以存在,他們可以宣傳『三民主義』,也可以罵共產黨,我們不怕他們罵,共產黨是罵不倒的。但是在行動上要注意不能在香港製造混亂,不能搞『兩個中國』。他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相信,他們會站在我們民族的立場,維護民族的大局、民族的尊嚴。」這段話也適用於香港反對派,反對派可以罵共產黨,但不能在香港製造混亂,不能搞「港獨」。鍾庭耀的民調從政治上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作為互相排斥的選項,是露骨地在港人的國民身份上製造混亂,是隱晦地宣揚「港獨」。

民調問卷 毫不科學

針對鍾庭耀的民調,日前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便指出,民調給出的選項,實質和目的是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讓港人在它們之間選一個,這樣的議題設置本身就「不科學」及「不合邏輯」。

郝鐵川猶如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中那個孩子一樣,揭穿了鍾記民調積非成是的真相,好似一石激起千層浪,鍾庭耀及反對派企圖以種種藉口和理由加以辯解,但恰恰暴露了鍾庭耀及反對派的色厲內荏和強詞奪理。

鍾庭耀辯稱「香港人」跟「中國人」身份對立的研究方法,在上世紀八五年至八六年,已經廣為本地社會學家採用,並非出自他的計劃云云。反對派喉舌與鍾庭耀一唱一和,指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有關港人身份認同調查早在回歸前多年已開始,根本沒有甚麼特別政治目的或意圖,二十年來本地以至海外學術界都沒有類似質疑云云。

但是,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在北京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當日,中英分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名義,互相交換關於香港居民國籍問題的備忘錄。中方的備忘錄向英方聲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所有香港中國同胞,不論其是否持有「英國屬土公民護照」,都是中國公民。根據英方的備忘錄,一九八六年六月五日,英國樞密院根據「香港法1985」制訂了「香港(英國國籍)令1986」,規定由於同香港的關係而取得英國屬土公民身份的人士,會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喪失該身份,亦不可以繼續使用英國屬土公民護照。

這清楚說明,即使在上世紀八五年至八六年,港人國民身份已不再是英國屬土公民,而是中國公民。香港自回歸祖國,其含義不僅是香港領土主權回到了祖國懷抱,而且也是香港居民身份從所謂「英國屬土公民」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正式轉換。但回歸後,鍾庭耀的調查仍然死抱老皇曆不放,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和對立,不僅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是港英「民主拒共」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完全違背大多數香港人一直以來對中國人和中華民族身份的強烈認同。

要證明鍾記民調的荒謬,只需對照一下:在世界範圍內,美國民調會將「美國人」與「紐約人」作為並列和對立的選項嗎?英國民調會將「英國人」與「利物浦人」作為並列和對立的選項嗎?日本民調會將「日本人」與「京都人」作為並列和對立的選項嗎?當然不會!再舉例而言,若有「民調問卷」,問「你阿媽是甚麼」?選項只能答其一:一項是「人」;另一項是「女人」。很多人答「女人」,那可否得出結論,多數人認為「阿媽」不是「人」,並稱「認同阿媽是人創了新低」呢?當然不可以!因為問卷設計將「阿媽」是「人」和「女人」身份並列和對立,結論的引申也是荒謬的。明乎此,就知道鍾記民調的不科學了!

港英政府於一九八四年中英談判快有結果時,推出聲稱「還政於民」的代議政制。自此,反對派在回歸過渡期開始,全面與港英合作,通過「還政於民」、「民主拒共」,追求將香港變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香港回歸後,反對派所謂「民主拒共」的要害,就是藉口不認同國家執政黨,否認香港人是中國人,為實現「港獨」春秋大夢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國家的構成需要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主權、領土與國民。二十世紀初,幾位法國和德國學者如Jellinek、Laband、Carre de Malberg創立了國家三要素理論,強調一個正常國家必須是統一的主權、領土與國民。所謂主權統一,就是國家有且僅有一個合法行使國家權力的政府組織;所謂領土統一,就是國家主權所及的海陸空範圍是統一的;所謂國民統一,是指所有服從於一個主權權力的人民,可以是一個民族,也可以包括若干民族。在國際舞台上,國家是國際法中的主體,是該國範圍內的整個社會的代表、全體人民的代表,這與內地同胞常說的「祖國」相近。「民主拒共」的核心就是把香港視為獨立半獨立的政治實體,進一步催化就是赤裸裸的「港獨」意識。

皇帝新衣 鼓吹港獨

身份認同、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密切相關。在現代社會,每個個體一定屬於某個民族,也一定屬於某個國家,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應共存於個體的觀念和意識中,有機地統一在一起,而不是非此即彼。一般情況下,國家認同作為對共同利益的理性認知以及由此產生的同胞情感應居於首位。鍾庭耀的所謂「香港人身份認同」,露骨地抵制港人身份認同中最核心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把中國國家主權、中央人民政府、國家執政黨與中華民族割裂開來,露骨繼承「台獨」勢力衣鉢,企圖分化港人與內地同胞骨肉相連的關係,疏遠香港與祖國不可分割的關係。

作為港英「民主拒共」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香港回歸後,鍾庭耀的調查仍然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和對立,並非是孤立現象。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曾任會長的香港大律師公會,曾提出香港「民族自決權」,要特區政府「尊重在正當政治過程中推動分裂的正當性」。梁家傑聲稱,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至今,「見到的事實是香港只由一個英國殖民地變成為一個中國殖民地」,他呼籲國際社會「將香港重新放回地圖上」云云。這是極端仇視「一國兩制」,竭力鼓吹「港獨」的自白書。如果說公民黨的要害是「以法謀獨」,那麼鍾庭耀調查的要害就是「以身份認同謀獨」。作為港英「民主拒共」陰謀的組成部分,在身份認同問題上,鍾庭耀搞了十幾年的「皇帝的新衣」,現在既然被戳穿,該收檔了!

劉夢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 / iPad / 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