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下屆特首問題上順勢而行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認可了建制派中有兩人參選。這個「認可」是被形勢變化和梁振英的「個人努力」逼出來的,不是北京事先料到和主動做出的。然而,這還是值得肯定的,是得到香港民眾和輿情普遍讚賞的。這一步走出來,歸根結柢對北京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利,對未來特首施政有利。
不過,邁出這一步,不代表好事一定能圓,因為目前「小圈子」選舉「結構性」的缺陷,因為它的封閉性,決定了北京要順勢而行往下走有很多的困難,還會進退兩難。北京之所以順勢而行走出第一步,是因為考慮到下屆特首的產生和人選要有「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民望」,而這兩條要在參選競爭中才能「驗明」,這兩條要有社會大眾的「場外」參與才能體現。然而,選舉「小圈子」的封閉性以及「小圈子」中又有「小圈子」的利益相關以及其他一些個人恩怨、政治原因,「小圈子」選舉結果未必能與社情民意同步,這個基本矛盾,朝廷是知道的,也是最難決斷之事。
「小圈子」的成分「設計」先天有利於「富二代」的唐英年,但唐英年能力低、民望低,這是公論,北京也清楚。這「兩低」之中,在參選階段,可以有變數的是民望這一條。幾個月前,唐英年的民望高於梁振英,後來大幅下挫,最近又有上升趨勢,但仍與梁振英有頗大差距。唐營也知道民望低殘是唐英年的「死穴」,這種劣勢不大幅度扭轉,他們在小圈子中投票支持唐會很難看,朝廷的工作也很難做,更不好順勢而行往下走。因此,借着唐英年近來民望有些好轉,他們又大吹大擂,說是二月份時唐的民望就會超過CY,還散布二月份朝廷就會「吹雞」讓選委會支持唐唐,內外夾攻之下,唐必勝,梁必敗也。
如果真能出現這樣的「大好形勢」,北京的順勢而行當然也就水到渠成也,然而,如果不如果呢?朝廷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