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委任區議員名單,合共六十八人上榜,全是建制派人士,是政府信得過、可以倚重的地區領袖或專業人士,政府甚至繼續不顧「六六原則」,讓連續獲委任三屆的區議員再多做一屆,合共十六年之長。
泛民主派由於堅決反對委任制,無緣上榜,實屬必然。政府委任建制派入會,明顯有打壓泛民在地區發展的考慮,殆無疑問。葵青區有最多泛民區議員,政府空降五位委任人士,前者立即變成少數派。十八區的區議會正副主席,極可能清一色由建制派出掌。
民建聯作為管治者同盟的首要成員,在委任名單上獲益最多,共十位黨友進身區會,令該黨總數有一百四十六位區議員,佔全港區議員逾三成份額,可以預見,政府非常倚重民建聯在地區事務上的積極配合。
區議會在本港政治生態大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傳統上,當政制民主化步伐走得太快,尤其是立法會主張政制改革應加速推進時,政府會示意區議會正副主席挺身而出,以地區民意領袖身份,發表呼籲求穩的聲音,以平衡立法會,在民意戰上發揮作用。
未來極多富爭議性的公共政策與施政新猷,一旦推出要爭取社會支持,區議會的諮詢角色將起關鍵作用。政府通過管治者同盟期望能獲得積極配合,例如骨灰龕此一爆炸性難題,已困擾社會多時,「別在我家後院」現象,需要區議會協助打破。再如舊區重建、堆填區擴建、巴士路線重整,以至拆除僭建物等棘手問題,都需要區議會的正面配合,才能獲得解決及化解危機。政府從可操控性的層次考慮,保留委任制實在不難理解。二○一六年撤委任制,政府的說法不可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