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後ECFA經濟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國際貿易對其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現在,東盟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互動頻密,並有免稅優勢,無異讓台灣邊緣化。台灣要加入世界賽局,與大陸簽訂ECFA是無可取代的選擇,尤其是ECFA的早收清單對台灣經濟可產生很大效應。若然兩岸經貿活動在ECFA的規範下運行,台灣經濟以至其國際經貿活動可望進一步增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由於大陸經濟崛起,台灣業界基於進口成本與出口市場考量,紛紛轉向大陸,漸漸形成以大陸為主要貿易對象的狀況。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逐漸升高,由一九九一年百分之九,增至二○一○年高達百分之三十一,居於全球之冠。

馬英九政府與大陸簽訂ECFA時,民進黨極力反對,認為是「傾中賣台」,但實際上ECFA的運作,讓農漁民基層都可在早收清單的項目大有可為。蔡英文衡量態勢後也為之改口,表示民進黨若重新執政也不會取消ECFA,僅對有爭議的項目提出探討,以確保台灣利益。形勢比人強,民進黨不得不拋棄意識形態,順應民心。

現在,大家關注萬一民進黨重新上台,北京會否單方面取消ECFA?其實,北京對台的優惠政策應是針對台灣百姓而非為某政黨服務,何況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是台灣經貿發展的主軸,也是台灣民生所繫,掌握箇中道理,就知兩岸經貿關係不能斷。

ECFA正式生效之後,台灣在大陸市場不僅更具競爭優勢,而且可有公平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馬英九表示要從ECFA躍上國際經貿舞台,這也是今後台灣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