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治粵不力 影響「入常」

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同是被輿情、政壇議論明年中共十八大能否「入常」最多的封疆大吏。這種議論和猜測有時非常「兩極」,一忽而「希望極大」,一忽而「已無可能」。

之所以如此,除了高層小道消息千變萬化,還有就是薄熙來和汪洋都在自己的「治下」為政有聲、鬧出動靜,不像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等封疆大吏「行事低調」、「埋頭苦幹」。俞正聲、張高麗「不出聲」、很低調,但似乎「入常」的把握在輿論眼中比薄、汪要大得多。誠然,他們的「知名度」、「影響力」則比薄、汪差之遠甚,不過,走仕途者,升官才是硬道理,才是「最實惠」,才是威到最後、笑到最後。當然,被「萬眾矚目」、「議論紛紛」總是風險較大、不確定較多。

這陣子,汪洋應特別煩,因為臨近十八大,廣東不斷出事,而且多是「影響極壞」、中央最關注的「群體事件」,引起人心不安、亂象紛呈。大規模群體事件頻頻發生,說明廣東在汪洋治下社會矛盾叢生、官民尖銳對立、百姓民怨民憤強烈,大局難以穩定,弄不好會出大亂子。

本來按照「傳統做法」,按照官方對社會的掌控手段,汪洋如果早來「治粵」十幾二十年,廣東發生這些「破事」,當局只要做到「新聞封鎖」就可以了,「外人」也不會覺得廣東「很亂」了。再不濟,就把這些事件用「輿論導向」成「一小撮別有用心者所為」也能瞞天過海。

然而,汪洋何其不幸,偏偏在資訊和互聯網十分發達、官方無法完全掌握的今天「駐節五羊」、「轅門聽鼓」,這些「破事」不但瞞不住,而且瞬間遠播四海,天下皆知。於是,汪洋無可奈何,頗為惱火之下只好發出如是妙論:「好的孩子是誇出來的,好的社會風氣也是謳歌出來的」。汪洋心虛了,就怕有人說他治粵不力,影響「入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