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各黨派陸續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會面,討論本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主流意見認為毋須倣效澳門再派大額現金,反而要投放更多資源促進各主要政策的發展,如房屋、教育及扶貧等。這正體現近來務實主張主導年內的有關討論。
曾俊華在其網誌上發表意見,認為預算案的應對措施,會以穩定經濟、保障就業和促進經濟長遠發展為主線。這個意見符合當前香港的客觀環境與未來發展的需要,原則上與立法會及輿論的看法脗合。
事實上,特區政府年內財政收入豐厚,不論是應對經濟衰退所帶來的風險,或投資社會未來的發展,在在游刃有餘。根據地政總署所提供的資料,本年度首七個半月政府賣地收益已超逾六百三十億元,遠高於政府原先的預測,不難預計,全年賣地收入可能超過一千億元!
在高地價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政府庫房收入驚人,猶如豬籠入水,部分市民面對未來經濟環境不明朗,擔心繼續衰退,憧憬政府再派現金以還富於民,實在不難理解。
最後一份預算案,顧名思義帶有很強的過渡性,按理要以穩健為原則,在儲備上為下屆政府預留彈藥。倘若有需要再派錢,也應該由下屆特首及新任財政司司長作決定,將掌聲留給下屆政府,這樣才合乎政治倫理。
因此,反而促進新產業的發展確實刻不容緩,不可錯失時機,蹉跎歲月。曾蔭權倡議六大優勢產業,三年下來,步伐緩慢,教人失望,不利創造知識型職位予年輕大學生。所以,最後一份預算案應該出台更多有力措施,投放更多資源於推動新產業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