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改革戰略的堅持

馬英九執政以來,在艱辛的改革道路上前進,阻力重重,由於他的堅持已見改革成效,「改革」成為馬英九的旗幟。但政績是否能轉換為選票,必須經選舉的檢驗。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出爐,一片清新形象,着重弱勢團體代表,老將全數退出,獲得社會肯定叫好,不若民進黨的不分區是派系也是選戰的考量,內部爭議已影響社會觀感。惟值得觀察的是這些弱勢團體代表,能讓黨內傾軋的派系及元老戰將大公無私投入輔選嗎?利益攸關,失卻輔選的熱忱,「不分區立委」名單可能成為叫好不叫座。

現蔡英文的聲勢逼近馬英九,馬英九領先的優勢不再。小英競選台北縣長時打下了一定基礎,北部藍綠懸殊不至於過大,蔡英文下令台北市「差距壓在十萬票內」。

○八年國民黨「馬蕭配」台北市得一百萬票,民進黨「謝蘇配」拿到五十九萬票,現馬英九要再得一百萬票似乎並不那麼簡單。依民進黨的估計,明年馬、蔡大約各拿八十五萬票及七十五萬票,差距在十萬票內,所以民進黨的戰略目標鎖定「反攻台北城」,要與國民黨決戰淡水河。

民進黨擅長造勢與主導議題,讓以政績為選舉號召的馬英九受到挑戰,因之在老農津貼上呼應民進黨的加碼訴求,又撤換政務官期望能貼近民意。

執政者既享受執政資源,相對也須承受衝擊,馬英九密會組頭的爭議又成為近日的焦點,因之藍營的危機感已現。在處於相對弱勢下,要提升泛藍的投票熱忱,以哀兵政策讓泛藍凝聚力更堅實,乃是國民黨致勝之道。國民黨追求改革的動力不減,應獲民眾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