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英國不能獨善其身

昨日講到,我們可以用中諺「各家自掃門前雪」形容各國面對歐債危機的態度,即各國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不願意多出幾分力幫助他國。

早前談論德國,今日講講同屬歐盟的英國。英國的經濟有一定實力,特別是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地位以至經濟收益均讓英國能夠在歐洲以至世界維持一定地位。不過,說到在歐洲,英國跟其他國家的關係始終有點疏離,就好像它們的地理位置,不列顛群島跟歐洲大陸隔着大海。在多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歐盟,英國的影響力始終有限,因為歐盟的領導國家是法國和德國。

歐盟的前身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發起國家是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德,英國則是在一九七三年才加入。雖然歐盟在一九九九年推出共同貨幣歐元,但英國並無採用,繼續以英鎊為貨幣。

面對歐債危機,英國始終表現得有點遲緩,對出手救助其他國家不太熱心,原因除了跟德國相似,即不太願意承擔其他國家種下的後果之外,更重要的是,英國並非使用歐元的國家。

法國、德國擔心的是,身陷債務危機的歐元國會拖垮歐元在世界貨幣市場的價值。表面看來,這對英國的影響較細,惟隨着危機不斷擴大,以法、德等歐洲國家為主要貿易夥伴的英國亦不能獨善其身。因此,最終英國亦應落力參與歐盟的救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