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鐘擺理論仍有效

「超級區議員」選舉,泛民派明顯處於劣勢,要組成多張名單有困難,除了民主黨及民協較有本錢之外,公民黨與擬成立的新工黨似乎只有看的份兒,只能積極配合泛民陣營盡力而為。

距離明年九月立法會選舉不足一年,形勢對建制派較為有利,相信民建聯與工聯會的選舉工程已提早展開。所謂得勢不饒人,尤其奪取泛民區議會席位後,立即部署地區人手,拓展街坊網絡,盤點票源,為明年立法會選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七月一日是第四屆特區政府正式啟動,用傳統智慧推斷,市民與新政府會有三個多月的政治蜜月期,剛好覆蓋九月立法會選舉,對建制派極之有利。

回歸以來,市民對特區政府的董治與曾治時期皆有不滿,民怨也有所累積,民意投射到下屆新政府,期望有新思維與新政策推動經濟有新的發展與突破,諸多民生問題有較大程度的紓緩甚至得以解決。下任政府倘能順應民意,至少在開局階段會獲得市民的支持。

屆時,建制派陣營將與新政府加強合作,在政策議題上作出配合,甚至在所謂「成功爭取」一系列改善民生及推動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上,能交出成績,在蜜月期的和諧氣氛帶動下,選情極可能對建制派有利。

但香港人不喜歡一派獨大。今次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贏,泛民派是輸家,後者流失不少原來所屬支持票,最終失掉不少席位。學者估計,明年立法會選舉,倘泛民派能痛定思痛,重返正途,流失的選票會回流。

香港人希望建制派與泛民派相互制衡,這樣較有利於市民的福祉,鐘擺理論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