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投票率成關鍵議題

今天是區議會選舉的大日子,投票率高低,對泛民派與建制派兩大陣營的得票有重大影響。傳統的政治智慧,高投票率有利泛民派的參選人,較多中產票會幫助泛民各黨派奪取較多議席。

相反,投票率低,建制陣營,尤其是民建聯與工聯會等擁有大批鐵票的組織,優勢相當明顯。不少獨立候選人,在地區中有較穩定街坊票源者,其取勝機會也較高。

區選前夕的民調顯示,市民的投票意欲跌至回歸以來的新低,與○七年同期比較,大幅下調十個百分點,形勢對泛民陣營極之不利。難怪民主黨、公民黨與民協,均聲稱民主告急,呼籲支持者動員友好投票。

無可否認,市民對區內事務寧願找當區議員協助,立法會議員反而不受歡迎,後者被視作較專注全港層面的政策與政治,而忽略坊眾關心的地區層面的服務。一眾跨區空降的立法會明星級議員,今次的選情岌岌可危,實在不難理解。

小政黨如民協、新民黨,甚至較大的公民黨,均擔心區議會議席的流失,影響未來的發展,一旦失去地區政治樁腳,隨時變成泡沫化的政黨,前景堪虞。

區議會之所以重要,因為這個政治平台為各黨第二梯隊提供出路及訓練場,議席愈多,有利吸引年輕才俊參與,也較易處理老一輩與年輕一代的合作關係,泡沫化將導致年輕才俊及地區人脈流失,以至財政收入流失,成為名副其實「三失政黨」。

區議會選舉,對不少政黨的命運有決定性影響,未知選民是否意識到手上一票的意義,事關大局,對政黨政治在香港未來發展,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