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校長不續任風波

港大校長徐立之不續任,在港掀起學界政壇的風波。依其學校持續更新發展必須有人事的傳承與交替,抑或是受到校務委員會內部的壓力而黯然求去,至今成了羅生門,也引起了社會高度的關注與探討。至高地位的學府是否應泛政治化,還是應讓學術脫離政治而超然,港大崇尚民主學術之風,今受到社會的檢驗。

徐立之校長十年來為港大貢獻良多,有目共睹,不過,學術機構在法制化下,不可能有終身職,沒有不可取代的人,只是徐校長在十年建樹後的離去方式讓人不平與猜疑。

港大教授也提出了幾個疑團未解,如徐立之為何突然改變主意不尋求連任?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與徐立之商討不連任細節內容未公開,被評為黑箱作業。港大如此國際知名學府遴選校長應十分慎重,明年十月要有人接任,實陷於倉促。

徐校長的離任決定,社會揣測大概與八月十八日處理李克強到訪的風波有關。當時徐校長飽受壓力,但他及時與學生對話,向學生與公眾道歉,主動成立獨立調查小組。這一連串舉措,已取得校內諒解,校內更無要他請辭的群眾壓力,為何他倦勤?在世代交替的說詞下離去,反讓校方承受壓力,也必須對社會交代。

大學校長除處理校務,還需肩負籌款,實任重而道遠。台灣的大學校長,不管是校委或校董選出來,還是本人有連任意願,都需經學生票選而定,民主的風潮在校園內演練,校長與學生必須直接對話,暢言理念與方針,讓學生們選擇一位他們信任支持的校長。經過民主的檢驗,校長的去留才不至於風起雲湧,成為爭議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