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流水:師出有名 揮霍無度

房委會後年有意為公屋發展六十周年落重本花近一千八百萬元大肆慶祝,包括在最早落成的屋邨舉行酒會、在新商場和屋邨舉辦落成典禮等。師出有名,揮霍無度,普羅市民聞之,不知好氣還是好笑。

名人誕辰、忌日、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活動,通常是五十年一小搞,百年一大搞,六十年也弄一次,該叫「攞嚟搞」。上次「半百華誕」才花了五百萬,過了十年開支竟要翻幾番,難怪有關建議被關注團體和人士指當局「大花筒」,浪費公帑。

與其歌功頌德,不如「查找不足」,為公屋住戶和等待上樓的基層市民多做點實事。一直以來,港府將公屋政策視作「德政」典範,無論南下京官還是訪港政要,大多獲安排「到此一遊」。只可惜,公屋發展離市民的期待愈來愈遠。

房署數字顯示,當局平均三年可上樓的公屋輪候時間目標,其實水分不少。一般申請中,有接近一成五輪候時間超過三年,當中不乏輪候五年或以上的個案。功課「肥佬」還要自我「嘉獎」,叫人啼笑皆非。

內地曾有報章在介紹香港情況時稱,除富豪以外,公屋住戶是本港另一群「最幸福的人」,說得實在誇張。經濟長期不景,申請的人愈來愈多,港府提供可建公屋的土地卻愈來愈少,上樓時間恐怕只會愈來愈長,「幸福」從何說起?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希望清代名劇《桃花扇》中描述的情景,不會成為本港公屋發展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