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共和與民主

共和與民主,是甚麼關係?恐怕多數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三禪總結,共和不一定是民主,民主則多數是共和。

中國共和的政治制度,多數講是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開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的都是共和制度,但是不是民主制度呢?則見仁見智。

事實上,西元前八四一年至前八二八年期間,當時的西周也有過短暫的十四年共和。其時,周厲王暴政,國人不滿,其稱為「謗王」,凡「謗」者殺,諸侯怨恨不朝,百姓不敢談論政事。為此,大臣召穆公虎進諫,指出「防民之口,甚於防水」,厲王仍不聽。經過三年,國人憤而起義,厲王逃亡,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號為共和。後來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靜為周宣王,共和乃告結束。

而現代一般解釋,共和制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政體(和這樣統治的國家),其最為重要的特徵是君主不是國家的最高首腦,施行共和制的國家通常稱作「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有別於帝國及王國,共和的特色就是國家元首並非世襲的王權。

在現代國家興起後,共和主義在各國的實踐及理論發展上各異,但多有一憲法確定人民基本的權利不受國家侵犯。孫中山的「共和」觀念是天下為公,國家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

不過,國民黨長期也是一黨專制,嚴格意義的民選總統,也不過十多年歷史。北京似乎複雜,中共雖不是帝制,但堅持一黨執政,又想推黨內民主。故可以說,民主是共和的更高階段,主要標誌是最高元首以民主選舉產生。

柳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