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本港出現猩紅熱大爆發,感染個案數目急速上升。截至今年六月底,個案總數已突破七百五十宗,較去年同期的五十八宗大幅增加。
猩紅熱是一種由甲類鏈球菌所引起的細菌感染,患者主要是十歲以下的兒童,一般可透過飛沫或接觸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而傳播。猩紅熱的潛伏期約一至三日,感染初期的常見病徵包括發燒和喉嚨痛,而舌頭表面亦會出現像草莓般的紅色凹凸斑點。除此之外,在發病的首一兩天,患者一般會出現形態獨特的斑疹,這些質感有如沙紙般粗糙的紅疹會先在身體和頸部出現,再逐步擴散至四肢,尤其是腋窩和股溝等部位。紅疹普遍在數天內消退,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亦會相繼脫落。
由於暫時所有甲類鏈球菌細菌株對盤尼西林沒有出現抗藥性,因此猩紅熱主要以盤尼西林類抗生素作為第一線療法。感染初期使用療程至少十天的青黴素可減低傳染性及降低併發症的風險。得到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患者一般在四十八小時內退燒,若服藥一至兩天仍未見好轉,就表示須前往覆診。正確使用抗生素對防止出現細菌抗藥性是非常重要的,「正確使用」包括用途如抗生素的菌譜和病菌相符,以及用法包括劑量及療程正確。濫用抗生素可誘發細菌產生基因變異,從而加速細菌繁殖,甚至令細菌出現抗藥性,最終令抗生素喪失藥效。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