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終生服藥控制病毒數量,但並非每名患者都有恒心定期食藥。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發現,可透過量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找出最適合停藥的時機。研究顯示,停藥前乙肝表面抗原度數低的患者中,七成八人停藥一年後並沒復發肝炎。中大建議,乙肝帶病毒者定期進行血液測試,了解乙肝表面抗原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可透過母體或血液傳染,本港約百分之九成年人成為慢性乙肝帶病毒者,大部分人沒有明顯病徵,但當中四分之一可能惡化為肝硬化及肝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煒燊昨指,患者可服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但大部分患者停藥後,乙肝病毒會再度活躍。為免停藥後再病發,患者惟有「食藥食成世」。不少患者覺得服藥太麻煩,若間歇停藥更有機會增加病毒抗藥性。
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表示,至今醫學界已證實,乙肝病毒製造出來的蛋白質「乙肝表面抗原」,是確診乙肝的指標,中大醫學院進一步研究乙肝表面抗原的數量高低與停藥時間的關係。該院花了十一年時間研究發現,若乙肝帶病毒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度數一百或以下,反映病人的免疫系統對病毒控制較好。
研究人員再花了七、八年時間,追蹤五十三名患者的情況,發現停藥前乙肝表面抗原低於一百度的病人,七成八停藥一年後並無復發;停藥前高於一百度的病人,九成半在停藥一年內乙肝復發。陳力元認為,研究結果有助預測病人的停藥時間:「如果未低過一百度,病人唔應該停藥;低於一百度,(停藥後)極少數會反彈。」他又推算,若病人停藥,兩至三年內可節省五分之一藥費。
他建議慢性乙肝帶病毒者,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乙肝表面抗原的血液測試,市民可透過公、私營醫療機構將血液樣本轉介到中大肝臟護理中心化驗,約兩周內可知測試結果。但此血液測試並非資助項目,病人需自費三百五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