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曾經是連接中國與中東、歐洲重要陸路,是東西雙方進行貨物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但隨着十六世紀的歐洲開始大航海時代,海路在東西貿易的路徑之中,地位日益重要。到近代,東西之間,大量貨物的貿易更是由海路運輸主導。不過,這情況在未來將會改變。
中國目前正大力推行「新歐亞大陸橋」和「北京—倫敦鐵路工程計劃」。新歐亞大陸橋東起中國的連雲港和日照等港群,向西經隴海鐵路的鄭州、西安、天水等站,以及蘭新鐵路的蘭州、嘉峪關、烏魯木齊等站,經北疆鐵路到達邊境的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西止荷蘭鹿特丹港。
中國—哈薩克斯坦之間的雙邊貿易額在二○一○年超過二百億美元;中國—俄羅斯之間的雙邊貿易總額也達到六百億美元。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指出,中俄之間的雙邊貿易不久將會超過一千億美元大關。如此龐大的雙邊貿易正凸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這條鐵路必然會成為中歐之間雙邊貿易的「絲綢之路」。
在現時的中歐貿易,船隻從中國的港口出發約需四十至四十五日才抵達歐洲,而經「新歐亞大陸橋」可將時間縮短至十至十二日。根據二○一○年的總結報告,中歐之間的雙邊貿易額超過五千億美元,而貨運時間縮短,將使中歐之間的貿易成本下降,從而吸引更多企業進行貿易。這既可帶動鐵路沿線國家的經濟,也一定會強化中國對這些貿易夥伴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