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將「天宮一號」升空,不過最重要的是之後的「天宮一號」與「神八」對接交會,如果中國掌握了這項技術,就穩坐國際航太第三把交椅。現時,基本上沒有人會將日本與中國的航太技術相提並論。不過,日本也曾一度領先中國。
一九七○年二月十一日,日本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衞星。當時,衞星上天和奧運會、世博會三件大事,將日本的愛國情緒推到極致,因而成為當時「日本盛世」的標誌。
兩個月後,即四月二十四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衞星才上天。只不過,日本的衞星才九點四公斤,航天專家們取笑日本將一袋大米送上了太空。中國的衞星則重一百七十四點六公斤,而且是一個半永久性的衞星,至今仍在太空軌道上。
本來,美俄發射人造衞星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計劃在一九六五年發射衞星,但是毛澤東異想天開,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中國的航天專家一個接一個被紅衞兵批鬥。偏偏日本情報部門得知了這個消息,並知道中國的火箭技術已經成熟,日本政府便破天荒撥出巨款,決心無論如何要搶先在中國之前發射衞星。
當時,日本的製造業雖然發達,但火箭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幸好得到美國幫忙,終於突破了關鍵技術,搶先發射了人造衞星。不過,錢學森當時很冷靜,說雖然遲升空兩個月,但是中國的技術其實在日本之上,只要中央排除文革干擾,中國的航太事業一定不會輸給日本。當時老毛迅即重整航太隊伍,之後鄧小平、江澤民都重視航太,所以能領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