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受到特別禮遇老學者

在毛澤東治下,多數中國知識分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捱過整,只有少數有地位的人受到特別禮遇,日子過得很好。當然,文革中傾巢之下無完卵,他們也劫數難逃,捱整難免。這些極少數受到特別禮遇、被照顧有加的人大致分兩類,一是毛澤東青年時代就和他有舊的人,最好是幫過「潤之兄」的人;一是學問上、人品上「齒德俱尊」的人。中共建國初期,為了統戰需要,「德薄四海」,是很講究尊老的,尤其是讀書人、學問家中的有名長者。當然,這些長者也要「識做」,要懂得「感恩戴德」,懂得「頌聖」,這樣才能為新朝譜寫出美談佳話。

一九四九年在廣州嶺南大學任教的「經史小學名家」朱師轍剛好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史學界、教育界朱師轍夠得上可尊的長者。一九五○年有關方面詢問朱師轍退休後想在哪裏安居養老?朱說願去人間天堂杭州。於是主持廣東工作的葉劍英立刻致電上海市長陳毅,請他關照,陳毅立即通知浙江省做好朱老回杭州退休安置工作。

杭州方面最初在黃龍洞附近給朱師轍安排住屋,此處風景雖佳,但偏離市區,朱謝絕,希望住西湖不遠處,結果給他安排在步行幾分鐘就能到西湖賞花弄月的岳王路三十號。朱大樂,賦詩云:「小屋三間草草屋,岳王路畔任虛徐。碧梧濃蔭涼消暑,朱墨新磨靜校書。高臥優游客寄傲,狂吟快意便軒渠。山人不羨瓊樓美,覓得幽棲志亦舒。」在遷居杭州前夕,朱師轍把祖、父兩代部分遺著寄給毛澤東。毛回了信,「感謝先生好意」。朱萬分驚喜,遂寫下「琅函飛下九重天,堯舜都俞在眼前」的頌聖詩句。

文革初起,紅衞兵要抄家,年近九旬的朱把毛給他的信用鏡框裝好,高掛於大門,紅衞兵見之,恭而退去,逾萬冊古籍得以保存。然朱老故後,家人無生活來源,只好將這些典籍當廢紙破爛論斤論両賣掉換些口糧,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