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的階級分化正在加劇,原來親共反共的界線,在回歸十多年後終歸會模糊化。階級分化帶來的社會矛盾惡化,很易滲入政治分野的範疇,若特區政府的政策和經濟的發展仍按照現時趨勢,階級分化可能很快替代親共反共,成為香港政治及社會分野的主要界線。
昔日港英政府的立場,表面上是中立,頗多時被歸入不親共不反共,但實際上偏於反共。回歸後,特區政府有所改變,卻變成迫使親共的民建聯等,與代表資本家等老殖民地利益的政黨一起成為保皇派。或許可說這是特區政府騎劫了老左派,騎劫了親共政團,迫使他們與特區政府一起支持資本家和殖民地原來的既得利益。
曾蔭權時代親共的指摘不高於董建華時代,受批評的更多是官商勾結,比董建華時代更為嚴重。最近,隨着社會仇商仇富心理膨脹,特區政府也愈來愈成為社會仇商仇富心理反抗的對象,也從親共變得更多是官商勾結,親商親富的形象。
這樣的變化是兩個因素互為因果。一是香港經濟結構愈來愈狹窄化,單靠發展金融、地產及旅遊零售,就業與收入呈兩極化,且低收入化的趨勢日益嚴重。二是政府的政策取向,一直以來給人官商勾結的印象。在客觀與主觀兩個因素互動之下,政府親商親富形象不改,最近社會少數群體的政治化、激烈化與此相關。
由於社會政治矛盾集中於政府,政黨變為邊緣,社會階級分化的表現便集中針對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