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每天踏着急速步伐,未必享受過身處的這一片土地,不過一批遠道從彼邦穿州過省來到香港的年輕人,沒有流連於五光十色的旅遊區,反而暴曬於烈日之下,到上水塱原濕地義務當兩星期農夫。他們一邊收割水稻、打穀,豆大的汗珠一邊滑下,與香港的大自然來個零距離的接觸。
走入塱原,經過一塊又一塊秩序井然的農地,一片黃黃綠綠的稻米田映入眼簾,當中割着稻、打着穀的竟有數個外國人。他們就是來自世界各地、透過志願組織「義遊」來到香港的年輕義工,參與長春社舉辦、為期兩星期的塱原濕地國際工作營,為塱原濕地義務收割水稻。
「我們在家鄉也沒下過田耕種呢﹗」來自西班牙的Marc和David均為大學生,七月首次來港踏足的不是景點名勝,而是上水偏遠一隅的耕地,不過他們仍興致勃勃,樂於感受香港的另一面。
人人以為農夫的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過由於本港炎夏高溫不饒人,主辦單位就安排他們在中午前與下午三、四點後工作,避開似火的驕陽。他們不止在工作時與大自然親近,長春社更安排他們在農地附近的高架屋生活,食住都在看似簡陋的小屋進行。
這群義工中不乏本地的青年才俊,例如在工作營中擔任領隊、現職中學教師的陳金倫,他於去年暑假曾參與「義遊」,於蒙古的工作營趕在寒冬來臨前為薯仔田除草,不過今次在香港務農,那份強烈的歸屬感滿載於心中,「望住個大自然係唔會覺得悶,最正係通菜田夜晚有好多螢火蟲飛來飛去﹗」他雖然親身感受到農夫「粒粒皆辛苦」的壓力,但習慣在高樓大廈生活的他更發覺,原來沒有空調的居住環境並不難接受,他坦言未來想搬到近郊的地方居住。
記者張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