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開發香港

深圳羅湖要發展成國際消費中心,廣州也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成為全國的購物中心。它們全力推動發展,不惜大量投資改造城市,改革體制,與香港的全無作為,只被動地依賴內地珠三角旅客來港消費大相逕庭。香港真的可以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嗎?

香港的消費,半數以上來自內地,其中頗大部分來自珠三角地區。香港憑的是低稅制、品種多、服務較佳取勝,但總的內地旅客消費量比不上深圳、廣州。現時的情況是高檔貨在香港、中低檔貨在深圳、廣州,而客源方面,香港極依賴珠三角,深圳、廣州以本地和內地的消費佔主要,且兩地都朝高檔方面發展。

隨着廣州、深圳城市更新改造,軟、硬件方面與香港的差距減小,香港便只能靠低稅制。但香港低稅制優勢亦可能受高地價、高通脹的侵蝕,香港未必可穩坐釣魚船。

當廣州、深圳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國內的消費中心,香港實在沒有理由只是坐等運到,毫無作為。以香港的條件,實在不應搞低附加值的主題公園等旅行業,而應進一步開放內地珠三角的旅客來港購物,開闢新的購物中心區。事實上,內地旅客已主動地找尋新的購物點,他們開發了東涌、上水等新的購物區,不再依賴銅鑼灣、尖沙咀等傳統購物區,不少珠三角旅客直接到東涌購物後便離港。

鑑於此,香港為甚麼不可把落馬洲和羅湖車站開發成購物中心,投資不多,且禁區的概念正在被打破。同時上水和粉嶺可進一步規劃,重新開發新界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