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豪門文物景賢里

近年,香港民間有一種意識興起,就是文物保護意識。猶記得當年中環皇后碼頭遷拆前,大批市民到碼頭遊覽,拍照留念,甚至有大批年輕人到碼頭請願,要求保留碼頭的建築。除了皇后碼頭,曾引起大眾注意的文物還有景賢里。

景賢里位於香港司徒拔道四十五號,即扯旗山半山區背山面海的一塊平地上,原是一幢華人私人大宅,至今已有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先後歷經三位主人。

景賢里得以保存,有賴大批香港市民和環保團體倡議。○四年二月,第二位主人邱子文病逝,其子有意把景賢里拍賣,環保團體發起「一人一元」運動,希望集資購回景賢里作保育用途,結果業主取消拍賣;○七年八、九月,第三任業主突然開始清拆工程,在環保團體及輿論壓力下,港府即時將其列為暫定古蹟,予以保存。

在民間熱切催促下,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於○八年一月宣布景賢里成為法定古蹟,並以就近一幅約四千七百平方米面積的人工斜坡向業主進行「以地換地」方式補償,業主不但計劃於獲補償之土地上興建五間獨立屋宇,亦同意為景賢里進行修復後交予政府管理,讓政府日後開放景賢里予公眾參觀。這是政府的首次嘗試,既能不影響該區發展密度與交通情況,亦可成為香港文物保育、文物建築活化再用和尊重私有產權的例子。

景賢里本是豪門大宅,現在景賢里一帶已由政府劃為「歷史建築物保存作文化、社區及商業用途」,至於確實用處為何,就有待政府和其他團體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