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世界已成為年輕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協助問題青年的外展服務亦需由地面移師到網上埋手。社會福利署本月推行為期三年「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透過互聯網接觸問題青少年及支援。計劃開展兩星期,香港明愛網上張貼一百個留言,獲四十五名青少年回覆,七人接受網上或電話輔導。當中有畢業後望「搵快錢」援交兩、三年少女,偶然在網站看見社工留言而開展網上交談,在社工的輔導及協助下,少女終成功脫離援交行列轉任文職。
明愛是其中一間營辦網上外展試驗計劃的機構,計劃督導主任陳偉良表示,機構「連線Teen地」計劃針對二十四歲以下、有濫藥、援交習慣及備受網上欺凌的青少年,透過網上接觸望將他們「拉回地面」,接受面對面的輔導。
「索K」、「上癮」、「畀人打」等關鍵字,是明愛「網上巡邏隊」識別目標人物的關鍵詞,以留言及網上聊天系統MSN與青少年打開話匣子。網上外展社工余啟明指出,社工會透過搜尋引擎在主要的討論區及網誌鍵入關鍵詞,搜尋器便會列出相關留言或網誌,社工會嘗試以網民身份留言,再逐步向青少年提供協助。在過去兩星期,社工在網上留下一百則留言,當中的十五人透過MSN作一對一跟進,五個正接受網上輔導,另有二人則透過電話溝通,餘下是持續跟進溝通。
陳偉良指,根據過往經驗在一千個識別出的問題留言中,十分一值得留言回應跟進,三至四成可保持聯絡。另外,明愛現與理工大學合作研究開發情緒指標工具,旨在facebook上透過年輕人的發布內容,量度他們的情緒系數。二十多歲的Cookie畢業後因希望「搵快錢」援交了兩、三年,她指一次在她與「客人」聯絡的網站上看見社工的留言,因而開展了二人於網上的交談。在社工的輔導及協助下,她終成功脫離援交行列,現已轉任文職。
社署透過獎券基金撥款共一千七百萬元,讓明愛、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青年協會三間機構推行上述計劃,更會研究計劃的進程,結果將於二○一四年下半年完成。
記者張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