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黃金」成為台灣環保焦點,政府經營的焚化爐增設運動公園、泳池、旋轉餐廳,利潤可觀;有慈善團體多年來回收資源,利益更可輔助電視台營運。
以往台灣的垃圾以堆填為主,至九十年代改為焚化,至今因垃圾減少,焚化爐要「增值」,北投垃圾焚化廠公眾服務組職員顧志康承認,近年送往焚燒的垃圾量大減,焚化爐趨向多元化發展,該廠首創煙囪上建造旋轉餐廳和觀景台,焚燒垃圾的副產品如灰燼會用以鋪路,污水會循環再用,多餘的熱力運作溫水泳池,而焚化爐產生的電力有八成會出售予電力公司,每年收入更達一億至二億新台幣。
回收廢物超過廿年的慈濟基金會,在台灣有四千多個回收點,由六萬多名義工將垃圾分類、分拆、轉售、寄賣等,他們將垃圾變黃金,收入足以成立環保科技公司,並設有電視台、電台協助宣傳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