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遊學團盛行,就連關愛基金亦資助清貧學童參加境外遊學團,遊學團質素與監管頓成關注焦點。有中學生參加海外交流計劃到美國交流十個月,期間竟被當「人球」輾轉寄住三個家庭,更被迫提早結束交流返港。關注團體與立法會議員皆指現有法例未有監管非旅行社舉辦的遊學團及海外交流計劃,促政府盡快堵塞漏洞。
十六歲的鄭同學去年年中在學校參與一個講座後,對機構介紹的海外交流計劃甚感興趣。鄭母遂花費八萬元送兒子到美國進行文化交流,為期十個月,計劃列明包食宿、來回機票及學費,「諗住學校搞嘅講座實有保證,間機構又係慈善團體,咪放心報名囉!」惟鄭同學出發前仍遲遲未接獲居住省份及寄住家庭資料,更較原定日期延遲兩周才出發,甫抵埗即發現住宿有問題。
「頭一個寄住家庭原來只係『迎新家庭』,住咗兩個月就要我個仔走,要由義工暫時收留,再等另一個寄住家庭接收!」鄭母不滿兒子慘變「人球」,向機構反映時職員竟以「好平常」回應,兒子最後更被迫早三個月返港。
涉事機構發言人強調相關安排包括提前送鄭返港無違反協議,但承認與家長溝通不足並會改善。發言人又指義務接待家庭均曾經過篩選及接受訓練,但義工與機構間亦沒有任何服務承諾。
教育局發言人指出,有關機構在學校舉辦講座,學生參與講座及文化交流計劃均屬自願性質,但學校接獲投訴後已去信涉事機構反映意見,並會與家長教師會檢討。至於當局會否主動監管交流計劃及遊學團的收費及服務質素等問題,發言人則未有回應。
香港旅遊業議會發言人表示,旗下會員經營遊學團,必須遵守《經營遊學團守則》,因涉事機構屬慈善團體,故不受監管。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表示,過去三年皆有接獲遊學團投訴個案,分別為○九年五宗、一○年七宗及今年上半年四宗。
「呢類活動唔同旅行團,對象係學童要特別照顧,唔能夠無王管!」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稱現時海外交流計劃及遊學團質素良莠不齊,促政府盡快立例監管。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王國興說,隨着「關愛基金」撥款,類似事件或會愈揭愈多,促教育局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攜手堵塞漏洞,「如果唔係啲小朋友同畀人賣豬仔冇分別!」王亦認為消委會應就海外交流計劃及遊學團營辦機構的服務進行調查,向家長提供更清晰資訊。
記者 嚴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