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基層受惠不足

中央送禮,期望促進特區經濟未來有長足發展,同時有助國家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副總理李克強在論壇上宣示中央支持香港再上一個台階的六大政策,以及總數高達三十六項的挺港措施,為工商界帶來驚喜與憧憬,但對小市民而言,卻未見即時受惠。

回歸十四年,中港融合速度逐步加快,作為中國首要的金融中心,香港有較穩健且運作成熟的金融體系,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金融中心的聯繫極強,挺港金融業發展,尤其是以人民幣業務多元化為軸心,對香港的經濟做大做強至關重要,也有利於人民幣平穩較快地邁向國際化的新境界。

六大政策及多項挺港措施的重心是擴大內地服務業對港開放,「小港股直通車」及「RQFII」,放寬本港銀行及保險業在內地的業務限制等,其中未來逐步加大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的額度,更是重中之重。

問題是,很多措施要初見成效,或需一年半載,中見成效則要二至三年,經濟這個餅造大了,創造新的職位才能惠及打工仔,但對當下各項民生問題,如物價上漲、租金飆升以至年輕人上樓難等,則作用有限。

而從共享繁榮的角度講,李克強特別提到二百億國債中預留五十億予個人投資者認購,但只有一點六厘利息,實在吸引力不大,小市民寧願做人民幣定期存款,可能是較佳選擇。

對一般市民而言,物價不斷上升,削弱購買力,影響生活質素,尤其是菜籃子問題最困擾基層家庭,中央雖然保證供港食品的數量與質量,但價格波幅甚大,小市民憂心忡忡的情況,值得關注,特區政府有責任推出更多紓困措施。